诺亚舟幼教:关注心理健康共筑美好心灵|幼儿心理健康小常识
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、
健全的性格,
使孩子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
非常重要。
幼儿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
黄金时期。
作为家长,我们应该如何
去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呢?
诺亚舟幼儿园准备了
一份幼儿心理健康小常识,
请家长们收下。
心理健康的标志
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。心理健康的孩子在生活、学习、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,应有如下表现:
1.拥有愉快、稳定的情绪。
不经常发怒,基本上能听从家长的合理嘱咐,不经常无理取闹。
2.拥有较强的求知欲。
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;注意力集中,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;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,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。
3.乐于与人交往。
能合群,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;在成人引导下,愿意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4.诚实不说谎。
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;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人的东西;做错事不隐瞒,肯承认错误,不撒谎。
5.有自尊心。
对称赞感到高兴;对批评、指责感到羞愧;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,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等。
塑造健康心理有妙招
奖励有度
如果从小就用太多物质奖励来贿赂孩子做事情,比如:每洗一次碗就有5块钱的零花钱等等。这些方法虽然短时间内可激励孩子主动帮忙,但贿赂次数多了,孩子容易形成做什么事都要报酬的观念。这样不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助人为乐、热爱劳动的好品德。
不强迫
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。家长如果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,让他们变得自卑。
家长可鼓励孩子尝试一些新鲜事情,但在尝试的过程中家长要陪伴孩子,教他们怎么做才更好。孩子有了第一次经验,下一次再放手让他们去做,不仅能做得更好,也能增加孩子的信心,一举两得。
不宠溺
父母如果过分宠溺孩子,对孩子过分关心会让他们变得自私,且长大后也不懂得照顾家长,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。
学会独立
家长不要事事包办,让孩子过度依赖家长,未来生活无法自理。家长要学会放手,也是对孩子最基本的爱。家长可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、学习和生活,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。
一起面对困境
家长帮孩子解决困难,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,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做父母的更要给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。
不苛求、不打骂
孩子无意间犯了小错误是很正常的。家长应冷静地对待,不对孩子太严苛,要求他们什么都要做到最好。如果孩子做不到就会受到打骂,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被羞辱的感觉。
如果家长常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,长大后孩子可能会变得性格孤僻,对人缺乏信任,或导致反抗、残暴、说谎、离家出走等问题。
不欺骗、不恐吓
有时候大人会无意中说谎,即使大人的谎言有时是善意的,但孩子从小就被教育“说谎是坏孩子”,看到家长也在撒谎,他们会觉得疑惑,或者以为爸爸妈妈也是在骗他们。长久下去,这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也会慢慢地消失,更严重的是,孩子可能会学着爸爸妈妈撒谎了。
另外,家长吓唬孩子会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丢失,以后的一切告诫,孩子就不会听从了。
不当众批评或嘲笑
很多家长喜欢跟亲朋邻居讨论家里孩子的坏习惯,甚至当众批评或者嘲笑孩子。这些行为会使孩子对父母失去好感和信任。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,以后也不跟爸妈那么亲近了。更为严重的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,损害他们幼小的自尊心。
学会倾听,了解孩子的想法
家长与孩子交流时,不要板着一张脸,也不能认为自己是父母,就应该居高临下地面对孩子。
家长要以温和、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,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尊重、被重视的,才愿意向我们吐露自己的心声。不要一味地自己说教,适当停下来听一听孩子的心声,带着耐心、诚心去“洗耳恭听”。家长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,才能进一步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。
不过分夸奖
孩子做对了事情,大人们表扬他们是没错,但为了一点小事或者孩子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就过分地夸奖,容易让孩子变得骄傲,沾沾自喜,这样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驿站。
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
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。
关注幼儿心理健康,
是家庭、幼儿园甚至全社会共同的责任,
需要我们共同努力,
为幼儿创造美好未来。
声明:本文转载自网络。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